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燕赵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6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住柳东,画山水,笔墨采灵犀 ——读吴柳东的国画山水

[复制链接]

4

主题

49

积分

〖从九品〗巡检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7:34: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住柳东,画山水,笔墨采灵犀
——读吴柳东的国画山水

宋代,一个文豪因在黄州城东的小山坡居住,赢得了一个名垂千古的名字——苏东坡。看来无论名字雅俗,清幽的佳境总能滋养超凡的才情。1000多年后,也有一个因村庄得名的画家才扬燕赵,由于生长在垂柳依依、清溪潺潺的柳东庄,所以他取名吴柳东。

柳东先生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并曾留任教学,是学院派画家。

几十年来,柳东先生刻苦钻研国画,学石涛的酣畅淋漓、纵逸奔放;习黄公望的天真平淡、生机盎然;鉴白雪石的工致严谨、朴秀俊美。揣摩关同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同时,他又兼习西画,从西画中吸收了诸多有益的营养,在创作实践中大胆融合。在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艺术思想指导下,柳东先生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绘画手法,更增强了其画作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画风。

为了生动形象地表现大自然的山水,柳东先生一头钻进太行山腹地,亲近、了解那高耸的岩壁、沉重的巨石、涓涓的流水;感受、领悟那沟梁岭坎、漫漫丘陵、浩浩长坡。与山峦一起体验四季轮回、气象万千。20年的光阴,他与大山为友,朝夕相伴。日日写生,年年岁岁。当他走出深山的时候,将北方山岳险峻又不失壮美的质感、长松古树经风历雨的坚毅、飞泉流水日夜不息的灵动,犹如神助,跃然于纸上。在他的画前站立,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一种崇高、雄伟、刚健的力量感染,默默无声的表达,胜过滔滔万语千言,令人油然啧啧称赞。

不仅在画事上狠下功夫,柳东先生还刻苦钻研书法。他认为:书法注重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很难言中国画。书论是画家用笔的基础教材,国画本身带着强烈的书法趣味,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古代名画家多是有功名之士,而功名皆是由书法赶考得来。画家用笔幻化万象,书家以毫竞走龙蛇,欲做画家必先学做好书法家。

因此,他以唐碑筑基,由碑入帖,先学颜真卿、李北海,再学苏东坡、王羲之,在不断的探索中,经历了从重视法度到突出个性的完整过程,尤以隶书盛名于燕赵。他对书法的用笔、结体、行气、章法,乃至意趣、情调、风格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把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用于作画,浑然天成,不露斧凿痕迹,扩大了笔墨披露情感世界的外延。他在书法与绘画造型的运用上,自然纯熟成了一种天然默契,使笔墨与形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书法与绘画的表达上变得更加含蓄、有力,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张扬。

柳东先生作画,追求“厚”与“透”的效果,用积墨法和冷色调将传统的斧劈皴、豆瓣皴等皴法进行灵活组合。巧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去表现太行山的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用虚实手法着力表现北方特殊的石质坚凝的山体。并通过反复皴染积墨,达到沉厚、丰富而淋漓清透的笔墨效果,营造出大气苍茫的境界。无论是勾线,还是皴染,所有用墨运笔都沉实稳健,一切轻重缓急皆与主题呼应,以浓郁、丰富的笔墨语言来表现水墨画的通透性气质,追求厚重苍浑的艺术境界,营造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的和谐气氛。一些工笔的使用,让画面中的角色似乎能够呼之欲出,从而使画面产生了既豪放大气又沉着内敛的冲击视觉和震撼心灵的效果。

柳东先生山水画,采取虚实结构,讲究“起承转合”。从立意到布局,对“起承转合”进行润色。以树、沙、巨石开始,对画面空间中主体景致定位,完成 “起”势。接着对仅次于主体的其他景致左右错落地放置,产生过渡和承接,合理的处理“正承”与“反承”的关系。即其他景致一般是与主体相对,与主体景致走势有着对立统一关系,使整体画面中与主体景致形成了总体气势的开合。当顺势雄厚时必用逆势破之,造成与主体景致气势相反的画面,形成“转势”。当各部分完成,用色彩连接各散点,不使其一点孤立,借色彩进行推移,连接远近,使其呼应形成“合”的效果。

他的山水画喜欢用重彩,前面突出“实”的效果,用多种技法融合画成的山体,既看不出什么刻意的斧劈皴,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折带皴,但你能感觉到这个巨大的山峰或绝壁冲向你来,近之甚至可以看清楚石头风化的裂纹。后面则用加色推远的虚法处理,获得云雾缭绕的界面,既勾连了山的实,又描绘了一种幽远、缥缈的虚,使整个画面顿时活泼了起来。此时,他所使用的重彩与淡墨恰当交融,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互相衬托,相融为一。看到画面就会产生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他以浑厚灵动的笔墨功底,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意境,用笔墨的虚幻将自然景色生生地“拉”到你的眼前。使你沉醉,目惊口呆。那山川的气势磅礴,那水色的清澈柔软,那云海的诡谲神秘,使你仿佛听到了一曲醉人的天籁之音。
        
观吴柳东先生的山水画,就如品佳茗,芬芳醉人。那种舒缓、委婉、含蓄、悠扬,真的能动人心弦。陶醉其中,荡气回肠。作品中山外有山,景中有景。溪水潺潺,树影婆娑。带给人的那种空灵虚幻,无墨之韵,雾岚瘴霭,烟洇虚渺,朦胧若现的感觉,如梦如幻,给人不尽的享受。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游刃于宣纸间那一刻的喜怒哀乐,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一个在用无声语言与大山对话的智者。
        
他的《巍巍太行势独雄》,用西画技巧与国画手法结合,刀法笔触与骨法用笔互用,随笔皴刷,淋淋漓漓。山的鳞层清晰可见,山间屋舍隐约显露。雄浑的高山外张而内厚,云雾的缠绕将缭远描绘的深沉、肃穆。西上苍穹,东遮流水。瀑布飞溅,崖树攒红凭立画前,似能听到“高山流水”的筝音徐徐传来。
         
他的《烟空秋山依然》,是一幅主体与点缀互破的佳作。山势雄秀,深藏而悄露。山峰层层递进,一步步向上推,往深处展开醉人的神秘。而用近似工笔描绘出的山前河流,小村,扁舟,山径清晰动人,安排的真实、感人,就如身临其境一般。这般的画面,就如互争眼球的两处景色在较量,在不分秋色中彼此纷呈。以中间的留白表现无边的天际,将河流、远影、天空、轻舟和云雾融会一体,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澄澈、透明而清新、雄浑而秀丽的感觉。
        
他的《家在太行绿水间》,山峦叠嶂,瀑布奔流,溪水映湖,村落栉比。在云雾缭绕中,远峰回顾,近山翘首。他用多种技法将山峰层层递进,一步步向上推,往深处展开,正面宽湖,水中无舟却画出了临水径前栓舟的树,正是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江天秋深的冷调、云雾缭绕的旷远,给人以深沉的触感。通过画面布局独特的疏密关系,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之美的意境。

………
        
看吴柳东的山水画,大气、真实、新鲜、震撼,是一种虚幻与现实的结合,你会感觉,似乎是站在画里对面的山顶,似乎是身在画中近前的湖边,似乎脚踏入了画间的山径,又似乎是坐在了画中游荡的扁舟。细想时,又觉的是在真实的景物面前徘徊。离得近了,恐不能观其全貌、感受其辽阔与高远;站得远了,又不能体察其精微之处、感悟其深邃的内涵。如果不是亲观其画,绝对不敢相信这样的神妙。这种神妙不是夸大,不是描述。不是形容,而是实实在在的感觉。他的画小中见大,大中蕴小;严谨中有随意,随意中有精微。层次分明,虚实相间,使每个看到他画作的人痴迷、沉醉,不由的赞叹。
   
有人对我说,我更喜欢吴柳东的梅花。我认为,柳东先生的涉猎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管是山水还是花鸟,他都能把握内涵,画出现实的精髓,因为他能够直接与山水、花鸟对话。
      
最后,以一首七律戏赠先生,以结本评:

       山水称绝赞柳东,灵犀融墨显真功。云头常在白宣动  妙作多从天阙争。
       圣手轻舒毫窃岳,神思兀展纸凸峰。还思入画陪舟醉,他却连声道不中。

psb[8]_副本.jpg (45.95 KB, 下载次数: 98)

psb[8]_副本.jpg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14-8-14 08:23:09 |只看该作者
这种神妙不是夸大,不是描述。不是形容,而是实实在在的感觉。他的画小中见大,大中蕴小;严谨中有随意,随意中有精微。层次分明,虚实相间,使每个看到他画作的人痴迷、沉醉,不由的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欢迎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燕赵风骨文化论坛 ( 冀ICP备15011684号-1  

GMT+8, 2024-4-27 10:34 , Processed in 0.13740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