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燕赵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2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赛作品——散文:与一棵流苏相遇(王新芳)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21:4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与一棵流苏相遇
王新芳
自古文人多爱茶。
文人喝茶,自然和一般百姓不同,多了很多讲究和情致。
陆羽煮茶,必要佳泉,煮水还要一沸、二沸、三沸;《红楼梦》中,妙玉请黛玉宝玉等人喝茶,用的器具不是青铜的三足斝,就是犀牛角做的杯子;唐朝诗人卢仝饮茶有个奇特的规定:每次不喝第七碗,否则就会喝醉。明代湖州司马冯可宾一生茶壶不离手,喜欢自斟自饮,只有这样才能品味出其中乐趣。
而我,普通小女子一个,偏又爱好读书习字,不知从何时起,竟也爱上了喝茶。潇潇暮雨,约上好友三五人,寻一处山野凉亭,边饮茶边听雨;或者大雪封门,和老公室内闲谈,火炉上烧水泡茶,也自有李清照读书泼茶的雅兴。一盏茶,一本书,方觉人生本清明。
其实,我对茶道并没有什么研究。不过是喜欢喝茶时的缓慢时光和闲适心境。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做诗曰:“先把水烧开,再加选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在他看来,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
所以,很多时候,我只为喝茶而喝,很少关注茶叶本身。抓一把茶叶丢在壶里,从壶口流出金黄色的液体,我露出微笑,品茶之清香甘醇,从未意识到,在这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其实都很重要。
只到今年春天,我在深山中与一棵流苏茶树相遇。 
春来日暖,多了一份游历之心,遂和县作协的几位好友驱车入深山,直到河北省内丘县的侯家庄乡。听人说,此乡有个云大沟村,长约10里,有大小24个自然庄。大庄三五户,小庄一二家。安静、原始、自然,除了历经百年沧桑的石头房,香火鼎盛的龙王庙,还有一棵邢台市唯一的流苏茶树。
山环水绕,在山间公路上曲折而行,终于来到云大沟。云大沟有东庵和西庵两处文化旧址。在东庵遗址的半山腰,石缝间,生长着一棵高大优美,枝叶茂盛的流苏茶树。我们好奇地站在一方山田里,仰头远观,这流苏茶树风情万种,与南方的灌木茶树不同,是一棵乔木。茶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朵,如白雪压树,蔚然壮观。树干约有大碗粗细,根部却如脸盆大小。在这干净宁谧的山野,充满了美与自然,有着生命的力量。大家纷纷猜测,也许在历史上的某一天,一位南方僧人云游到此,因为喜欢喝茶,故而种下的。
大家只顾观赏流苏茶树,谁也没注意不远处还有一个窝棚。一位老人听到我们说话,走过来,热情邀我们去饮一杯流苏茶。我们感激不尽,弯腰走进这简陋的居所。老人取出几个老粗碗,烧一壶水,抓一把茶叶,不大功夫,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流苏茶。茶色黄而清澈,慢慢品来,绵甜,清香,入口没有任何苦涩感,纯正而好喝。
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流苏的花和叶子都可制作茶吗?
是的,一般采的是四叶一花。
制茶过程麻烦吗?
不麻烦啊,先摘叶,再选叶,选下叶再去炒,炒了以后再去揉,揉了以后再去晾晒,晾晒以后再去炒再去揉,最后着色。
你为什么住在这里?
你们不知道,流苏树的叶子和其他茶树不同,不是越采茶叶越多,而是到了冬天茶叶全部掉光,所以产量很低。自从知道我们村有这棵宝贝茶树之后,很多人都想偷偷采摘。为了保护它,我是自愿替村里在这里看守的。
环视老人的窝棚,不仅一阵心酸。不通电,不通水,很难想到,黑黢黢的夜,他是怎样守着一棵流苏一起度过的。看起来,每一片茶叶,来历都是不凡的。如同它的香气一样不可估量。
自从和一棵流苏茶相遇,我开始珍惜每一片茶叶,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因为喝茶,不仅仅是沉静,清净,超越,单纯,自然的格局,还有坚持,艰辛,劳作的烟火红尘做底子。林清玄在《茶香一叶》中谈到,茶叶在春天的生长很快,今天采的茶叶不能留到明天,为保持这股新鲜的气息,茶工需要连夜烘焙,几天不眠不休,有一个茶工晚饭扒了一口,就睡着了,惊醒过来,发现口里含着一口饭,已经发酵了。
佛说,凡是沐浴阳光的人,所有的祈愿都是可以满足的。我不是误入吃茶的愚客,而是带着心来的。(1530字)

王新芳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博爱》《新青年》等杂志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化名人诗词院院士,作品散见《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思维与智慧》《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大公报》等报刊杂志。

单位 河北省内丘县职教中心
邮编 054200                                 
手机 13731578236                 
邮箱 276765284qq.com




56

主题

332

积分

论坛副总编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6 21:13:43 |只看该作者
已转交大赛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欢迎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燕赵风骨文化论坛 ( 冀ICP备15011684号-1  

GMT+8, 2024-4-26 00:27 , Processed in 0.1048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