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虫 发表于 2017-7-30 16:45:13

我的挖掘

【发表于《中国网》】
我的挖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迫切需要深入挖掘......”。       我自从退居二线以后,痴心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13年来,从多个方面梳理冀州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成文400多万字,除去在报纸、刊物、本地书籍发表外,还出版了9部《冀州历史文化丛书》。        我挖掘的资料,有人物和事件两大类。均为以前的冀州志书、文史书籍中没有的东西。       人物部类有:截止2012年底,到过冀州的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情况;周恩来总理1966年在冀县的细节;        冀州参加长征的人、在黄埔军校的人、被毛主席接见的人;冀州“第一望族”冯氏家族人物全貌30万字;        冀州历史人物系列,含冀州的劳动模范、模范村干部、历史上的美德女性、历史上的作家和书、历史上的廉吏、有作为的州官、教育世家、乡间名医、办工业精英,等等,计形成近百篇文稿。        事件部类有:《冀州之最》,含自然、经济、政治、人物、人文5个方面,10万字;     冀州史、昔系列文稿,有500多篇。如,《历史摈弃的那些事》《男尊女卑100例》《冀州人“禁忌”研究》6000字,《冀州<冯氏宗谱>研究》1.2万字,等等;抗日战争系列40多篇。       还有,《冀州为啥称“九州之首”》《与冀州相关的典故》《冀州的“插花村”》《冀县曾经办大学》《省委党校曾在冀州乡村》《百年前的冀州》《80多年前的冀州教育》,等等。     冀州历史事例系列15篇,含冀州历史上讲民生、讲和谐、讲开拓、讲文明、讲法治、讲奉献、讲团结、讲民主、讲改革,等等事例。      冀州民俗研究系列,有100多万字,如《因“商”形成的冀州“十大”特色习俗》《冀州读书教育的“五大习俗”》、12生肖系列、冀州村名研究系列百篇,等等。 我挖掘冀州历史优秀传统文化资料,主要通过了4 个途径:       1.档案。我曾经到天津、石家庄、衡水及冀州若干个单位,查找历史档案。有时,为查一个问题,去多个档案馆(室),在档案馆呆一两天时间、去两三次。       我利用档案,挖掘写出了12万字的《徐家庄村志》及《冀县曾经办大学》《省委党校曾在冀州乡村》等大量文章。       2.古籍。含史志书、家谱等。我千方百计找到并且收藏了130年前的冀州《冯氏宗谱》、1923年版《冀县新乡土教科书》、1929版《冀县志》、1932年版《冀县淄村年刊》及新中国建国后出版的《冀县志》《冀县地名整理汇编》《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教育志》,等等。      利用古籍,首先需要标点断句、辨别古字、翻译成现代语。我在写《冯氏家族人物全貌》时,研读古籍《冀县志》《冯氏宗谱》用了1年的时间。有时对16开的1页,就需要研读半天的时间。      我利用古籍,挖掘写出了28万字的《冯氏家族》及《冀州历史上的美德女性》《历史上的作家和书》《历史上的廉吏》,等等文稿。       3.碑刻。我对于有关冀州的碑刻十分关注、钟爱,只要知道哪里有,就立即前往拓、抄碑文,带回来研读。利用碑刻,同样需要标点断句、辨别古字、翻译成现代语。       我利用碑刻,挖掘写出了《冀州狄家庄玉皇庙》《冀州大刘村历史》《冀州冯氏的稷祀》,等等文章。      4.访问。就是访问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情人。我写《周恩来总理在冀县》,访问了当时的10多位知情人。2010年,我为写冀州第一部村志《徐家庄村志》,历时4个多月,走访130多位老人。我为写《一封信获得“冀县电影院”题字》《冀州“金鸡城”题写始末》,冒着酷暑跑了三四天,连续走访七八位老人,有的老人反复走访两三次。      访问,不可忽视闲聊,从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捕捉有用线索后,再认真访问。我写的《冀州参加长征的人》《冀州在黄埔军校的人》《“云烟”是他写》等文章的线索,都源自饭桌上与人们的闲谈中。    我通过以上4 个途径,再经过认真梳理,挖掘出冀州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动起来、让流传民间的宝藏显出来,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弘扬真善美,推进社会进步。




燕赵文化网 发表于 2017-11-9 16:41:44

老师您好,您可以将您的个人简介、创作成就、作品及作者照片发一份完整版上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挖掘